民间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工艺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工艺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保护的核心对象。从知识论视角看,民间传统手工艺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知识",有着独特的创造和传承方式。
为了能让这些古老传统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学习先祖朴素又实用的智慧,保留属于老一辈手艺人的珍贵记忆,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带着独特的创造力,用属于青年人的方式去寻找非遗,诠释非遗,传承非遗。
本次“寻遗录”暑期实践活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条例开展。他们深入镇江地方各级,走访镇江民间艺术馆、镇江博物馆等地,获取民间艺术家、非遗传人的基本资料。6月底的镇江,已然是高温连连,他们顶着骄阳,完成了为期一周的寻访,成功取得太平泥叫叫传承人周宝康老师、烙铁画镇江传人盛珏老师、蛋雕镇江传人韩九新老师等数名非遗传人的支持,并且已经与太平泥叫叫、烙铁画传承人完成了采访与拍摄。
寻遗录——泥叫叫:平凡泥土中绽放绚丽花朵
泥叫叫和泥而成,刻以花纹,复附其油彩,小巧娟丽。有人曾说,叫叫之大成者,湿而可鸣。据镇江民间艺术研究人员张国金所著的《古邑春秋》中记述,镇江华山太平“泥叫叫”,相传源于公元420年-589年的南朝。它用本地山泥经炼泥、捏塑、刻画、刺吹孔、焙烧、上色等多道工序而成,能吹出多种哨音,题材有瓜果鱼虫、飞禽走兽等,其名“太平”寓意吉祥。
我们寻遗录工作组中的泥叫叫小分队前后多次拜访周宝康老师,就太平泥叫叫和镇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方面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我们也有幸参与到泥叫叫的制作过程中,和周宝康老师一起体验了一把传统艺术带来的魅力。
泥土生在路边平平无奇,毫不起眼,但是在艺术家的手中,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泥叫叫,就是这片厚德土地上,用泥土开出的花朵。
寻遗录——烙铁画:普通木板上烙刻大千世界
一支有温度的笔,在竹子,白纸上挥舞,烙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古色古香的高雅色调、博采众长的艺术题材,深受各个时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
为我们展示和介绍烙铁画的老师是盛珏老师,在小小的工作室里,空中飘散着淡淡的竹香味,桌上琳琅满目的摆放着用竹子做画板的烙铁画作品,地上陈列着画框表出来的画卷,形形色色大概有上百幅,每张都栩栩如生,不难看出作品里都饱含了盛老师对烙铁画特殊的情谊。桌子前的盛老师在仔细地刻画着一小幅作品,全神贯注,镜头从指尖到笔尖,缓缓移动,将制作烙铁画的精髓尽收眼底。
在作画结束后,盛老师热情邀请我们拍摄组的学生与他一起创作:在一片木制的树叶上,用烙铁笔写下“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八个字,稚嫩的手在指尖舞动,绘出了美好的青春。
将烙铁的温度转换成人心的温度,将竹板的厚度更替为视野的厚度。烙铁画,给予你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
骄阳似火,蝉虫鸣叫,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我们走在寻找非遗人和非遗事的路上。守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是个使命,被我们牢牢的背在了肩上。寻遗录,我们一直在路上!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