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红色圣地写生小分队顺利归来
2019年4月9日—25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德艺双修·实践育人”红色圣地写生小分队远赴西南,走进峥嵘岁月,重温革命历史,开展写生实践活动,活动历时两周。写生小分队主要成员为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绘画与书法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小分队成员在导师刘佳宁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学习、写生实践,感受先烈百折不挠、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主题性美术创作有了深入的思考。
在小分队出发前的座谈会上,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立新、副书记王飞分别讲话,对本次写生活动提出了严的要求和高的期待。朱立新书记说,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外出进行艺术考察与社会实践,是艺术学院教学的重点环节。本次写生活动是我们学院贯彻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意见,推进“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创建工作的一部分。到西南红色圣地写生,不仅要开展艺术考察、积累创作素材,更重要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要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崇德尚艺,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储备、艺术训练,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修。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飞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选择到红色圣地去采风,走贵州遵义、云南腾冲这个写生路线,具有特别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刘佳宁教授的带领下,在实地考察中用心体会、记录感受,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昔日革命和今日建设的辉煌画卷。
刘佳宁教授也结合教学要求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此次写生采风的路线较长,历史厚重、景观丰富,希望大家出发前做好准备工作,出发后能够珍惜时间、认真对待,为将来的创作实践积累素材、积累经验。
在遵义,红色圣地写生小分队在刘佳宁教授的带领下,追溯红军长征之路,重温红色历史记忆,瞻仰了遵义会议会址、茅台渡口及烈士陵园,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在走访过程中,大家无不被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动,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写生小分队行走红色圣地,感受着红军四渡赤水的英勇战斗精神和赤水沿岸的风土人情。大家用画笔将感动的瞬间记录下来,并在刘佳宁教授的指导下,积极探讨如何将这些行旅印象进一步提炼,形成主题性创作。
在和顺古镇,写生小分队深入走访,参观了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等纪录了中国革命光荣历史的红色地标,饱览了火山与热海之间的西南特色风光。和顺古镇丰厚的历史文化、鬼斧神工的自然生态、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
为期两周的艺术写生结束了,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深思。难忘腾冲的那一草一木,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里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这次活动既是一次写生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教育洗礼,获益匪浅。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去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外出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创作出能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主旋律的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