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成功举办“科研写作与论文选题·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讲座20221101
发布日期:2022-11-07 点击:


11月1日下午两点,由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科研写作与论文选题·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讲座如期进行,特邀学院姜永帅副教授作“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艺术学院张同标教授和研究生共计100余人参加。


 

讲座开始之前,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张同标教授发表致辞,他首先对姜永帅老师的学术成果、研究经历等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代表江苏大作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对姜永帅老师为我院研究生做“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主题讲座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由衷的感谢,并预祝本次系列讲座活动圆满成功。


主讲人姜永帅副教授(左)和张同标教授(右)讲座现场


主讲嘉宾姜永帅现任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与考古,主要研究领域为明代吴门绘画。在《美术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论文有《从潇湘八景图到纪游图——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关于画意转换的案例》、《游张公洞图的母题与视觉特征》和《标准还是趣味:中国绘画品评史上的神品与逸品》等。

姜永帅老师此次讲座的主题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学术论文写作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所谓学术写作的问题意识,就是思考写作的问题如何而来,进而思考学术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而言,我们学术写作的目的都是要在这一领域有所进步、有所提高。那么如何进步、如何提高、如何取得新的成果、创造新的知识,就是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问题。姜永帅老师在讲座中以傅申先生的一篇经典学术论文——《书画船:中国文人的流动画室》为例,具体阐释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意识。

讲座正式开始,姜永帅老师先介绍了傅申先生在学术界尤其是在书画鉴赏领域的泰斗地位,倡导同学们站在论文写作者的角度和立场上来学习这篇论文,向大师学习如何寻找论文所需的证据、材料,如何发现问题,到最后如何总结论点。紧接着,姜永帅老师向同学们传授了研究美术史的要诀——从实物出发,并提醒同学们重视论文中的论证逻辑。接下来,具体分析作者在论文中是怎样逐步展开又是怎样组织材料的。

首先讲到的是傅申先生这篇论文的选题缘起。傅申先生在与日本学者古原宏申共同编写《董其昌的书画》的过程中发现董其昌的许多书画作品都是在船上完成,于是立刻想到了米芾的“书画船”。自米芾开始,书画船便成为中国文人风雅的交通工具,其后典型的如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皆常常在舟中作画。这一情况引起了傅申先生的注意,随即着手研究“书画船”与书画鉴赏、创作之间的关系。傅申先生从1981年开始从事董其昌研究已经是20余年,正是基于这20余年的钻研,傅先生才能在做学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问题意识,察觉到“书画船”与文人雅士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随即着手研究“书画船”与书画鉴赏、创作之间关系的系列论文。其后,姜老师结合PPT的形式逐步向同学们展示傅申先生这篇论文中的论证逻辑。开篇介绍书画船的基本形象与尺寸,主体既以董其昌前后书画船上作品为主,也涉及相关画史、画论、交游等多方面传世画作与传世文献。最终回归到艺术本体,即书画船上的书画创作与鉴赏对艺术创作产生的关系。结论处归纳出“水上山水”与“山中山水”的区别,皆与其视觉经验有关。书画船作为舟行山水典型的载体,在舟中作画与鉴赏很自然影响了文人山水画的视觉经验,也影响了画面的形成。在讲座的最后,姜永帅老师再次重申问题意识的培养,强调平时要积累看作品的视觉经验,在美术史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是对原作的细读与超细读。此外,姜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去追踪书画家的行踪,重视重要画家的生卒年,搜集资料的范围要尽可能的广,在大量的文献阅读中逐步培养问题意识,才有可能创造新知识。

姜永帅老师在讲座现场与同学们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


讲座最后,由张同标教授进行总结:“姜永帅老师向我们大家讲解了怎样从傅申先生的论文中吸取经验,学位论文与每位同学将来的发展和就业息息相关,要尽早的培养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改变思路、改变观点,在学术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