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由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名师大讲堂”如期举行,邀请杨勇老师主讲“两宋画院教育与创作”,讲座以线上方式举行,张同标教授作学术主持。
主讲嘉宾杨勇,1976年3月生,山东潍坊人,教授(2020.12.08)、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尤其是宋代美术史、教育史与院体画。出版专著2部(《两宋画院教育研究》、《江南“院体画”源流考》),编写史料集2本(《两宋画院画家》与《元明清院体画家史料》),发表CSSCI论文6篇;主持国家艺术基金1项,浙江省哲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社科基金3项。
杨勇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画院继承和发展了前朝翰林图画院,从制度设计到绘画实践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对宋代绘画的繁荣乃至后代的绘画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宋画院至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延续到南宋的御前画院。在绘画创作的同时,宋徽宗创办的“画学”,是我国古代惟一的官办艺术学院,专事绘画教育、培养绘画人才。“画学”解散后,画学生散入画院,充实为南宋画院的创作主体。
杨老师首先解释了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在介绍两宋画院机构之前,杨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画院以及画院的来源,介绍了唐朝绘画机构。由此,同学们了解到,“画院”一词最早出现在《历代名画记》卷九“法明条”,这时候的“画院”,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紧接着,杨勇老师按照时间顺序,向同学们介绍了五代宫廷绘画机构,有西夏时期的翰林院、南唐翰林院,并且南唐翰林院在李后主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并通过一些证据表明,南唐画院出现了画院。讲解了画院考之后,杨老师开始着重讲解两宋画院机构。
首先,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北宋画院机构。杨勇老师运用文献法,根据《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翰林图画院,雍熙元年(984年)置在内中苑东门里,咸平元年移在右掖门外,以内侍二人勾当。待诏等旧无定员,今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侯四人,学生四十人为额。旧工匠十四人,今六人。”确定了北宋翰林图画院建立的时间是雍熙元年,即宋太宗朝。紧接着,杨老师介绍了北宋画院的官职设置以及北宋翰林院的递迁方式。杨老师介绍完北宋画院机构后,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新事物,即“画学”。根据史料记载,画学“(崇宁三年,1104年)壬子,置书、画、算学。”清楚地写出画学的设立时间。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举办的正式的美术教育机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画学创办是为了什么?杨勇老师指出,邓椿认为是因在修建五岳观的过程中,徽宗对于所召集的画家不满意。杨老师则认为,徽宗有不满是正常的,但是更深次的原因应该是徽宗要求与当时画院画风不符,导致对众工不满。画学又是如何招生的呢?杨老师根据原始资料,发现画学学生的来源一般是公开招收,入画学要经历严格的类似科举的考试,画学的考试与太学考试的时间大体一致,以三年为期,考试强调画意的理解,而考试试题可以看出徽宗受到的文人画审美的影响。画学有六个专业,是“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画学还特设了训诂学的文化课,这也是徽宗的首创。杨老师指出,画学中也会实施考核——“三舍试补升降”法。画学同样也有管理制度。徽宗时期一度取消了科举,所以太学是当时学子进身的重要环节。对于画学学生而言,进入画院成为“伎术官”,是他们的出路。在重点介绍完北宋画院机构后,杨勇老师又开始着重为同学们介绍南宋画院机构。杨老师先从南宋画院机构的建构出发,提出了疑问——南宋有无画院?后根据史料的记载,发现南宋时期虽然建立了画院,但与北宋相较却显得相对松散。
在向同学们系统阐述了两宋画院机构的相关信息后,杨勇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两宋画院的教育。
杨老师表示,两宋画院是两宋政治的产物。两宋画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政治、文化。两宋政治、文化的变化,从终极意义上决定了画院绘画主题、风格以及画院教育的变化。画院教育并非是突然出现在画院之中的,而是随着画院制度的逐步规范而逐渐完善。杨老师通过郭熙的《林泉高致》和韩拙的《山水纯全集》向大家阐述了两宋画院的教育理念,合作式的教育形式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杨勇老师通过资料总结,讲解了画院的学习环境,首先是升迁制度,这是制度基础;其次是“合作”为主的教育形式,并且点出了合作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同样的,北宋画院也有教育内容,分别是画科内容和绘画知识。对于两宋画院的教育,杨勇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反思。他认为两宋画院并不是一个教育机构,而是一个创作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绘画创作,教育是两宋画院的附属,这种教育虽然不正规,却与一般实践性教育有着巨大差别,因此,两宋画院教育形式(画学除外),应该属于介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的一种“类正规教育形式”。其具有正规教育中所具有的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评价体系甚至还有一个学习的环境,同时它又有着非正规教育中的一些特征,如实践性、松散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等因素,正是由于两宋画院的这种类正规教育的特性,使得两宋画院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讲座的最后,杨老师通过绘画作品,向观众们展示了画院的教育效果,以及院体画发展没有繁盛的原因。
讲座演讲结束后,杨勇老师和张同标老师进行了更深的学术交流,提出了新的问题,给予了观众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