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如何打造新时代田园综合体?如何拓展农产品及销售渠道?如何提振乡村品牌形象?如何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如何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7月29日,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乡村样本·国际整合设计研创”暑期学校结业仪式在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举办,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台湾公立云林科技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等国内外23所高校的96名学生通过为期十天的线上学习,以一份份激发乡村活力、重塑乡村价值的项目设计方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份与生俱来的文化情怀
“我一直对乡村田园改造很感兴趣,所以一看到以打造‘乡村样本’为主题的暑期学校活动通知,我就立即报名了。”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王彦东说,“与来自国内外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一起交流学习,自己的设计思维也一定会在交流碰撞中迸射出新的火花。”
“虽然不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但对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很感兴趣,同时也可以充实自己的暑假生活。”来自江苏大学土力学院的研究生黄启旭说。
“乡土情结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文化情怀,我们期望用艺术的方式引导更多的学生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服务乡村。”江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韩荣表示,“工中有农,以工支农”是江苏大学的鲜明办学特色,此次暑期学校正是在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美术学、设计学等学科特点,围绕“三农”中的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乡村IP、乡村农产品包装等涉农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
一道解构乡村的学术大餐
“十天里集聚了这么多的学术‘大咖’,非常难得。”作为为数不多的博士生学员,台湾公立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研究所博士生王祥则是被众多的“大咖”讲座吸引而来,“江南大学过伟敏教授的《江南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线上讲座,从设计学的角度,建立的传统建筑认知与价值判断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启发很大。”
“把产品设计融入非遗元素,并且尝试与‘扶贫帮困’紧密结合,这是我一直想做却还没有机会做的。”听完苏州大学姜竹松教授带来的《关于非遗传承与跨界合作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线上讲座,北京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王甜甜感到收获颇丰,考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跨界”结合作为自己毕业设计选题的备选方向。
“上午聆听讲座,下午小组研讨。这样的穿插安排,保证了学习任务的松弛有度。”来自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吴佳群表示此次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据了解,此次暑期学校主要以“线上讲座”和“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共邀请长江学者、国际名师、非遗传承人、资深教授在内的14名国内外顶级专家、知名学者和工艺美术大师,从农业装备新概念及农产品营销模式探究、非遗文化及传统手工艺价值挖掘、社区规划及共设施创意设计、乡村美育及康养艺术策划四个方面给学生提供特色课程、学术讲座、实践案例分析。
一次重塑乡村的艺术实践
除了“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见真章”的创新训练也不能少。
近年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始终坚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对口支援镇江世业洲美丽乡村建设,义务助力镇江世业洲“开心农场”等现代农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依托镇江世业洲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暑期学校将96名学员分为11组,要求每组在十天里以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针对“开心农场”的天然环境禀赋、前期农业基础、产业资源进行“二次”创新设计。
“物我一心、鱼稻共适”“躬耕乐道”“农遇15°”“互·渔”“绿岸”…… 11份设计方案对“开心农场”进行了主题再凝练,紧紧围绕长江水文化、镇江世业洲岛屿文化、传统农业农耕文化进行系列创作,全面提升品牌改造,使农场主题更鲜明、构思更新颖、趣味性更足。
“我们惊喜于大多数设计作品的完成度是相当高的。”指导教师朱喆说,“既要结合农场的背景要求,充分考虑作品的内容形式,又要同时满足后期的艺术转化与实施需要,对学员来说很具有挑战性。”
“汇报完与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的设计方案,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作为第三组学员的组长,王甜甜感慨到,“十天时间完成项目的服务设计、框架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设计等一系列工作非常不容易,每一位同学的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开发。”
“此次活动是一项‘种子工程’,我们努力将那枚‘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上,等待其生根发芽。”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立新说。
通讯员 高雅晶
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谢诗涵
原文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xC7p51onWhuhpOHS/1?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