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机械类 专业代码:080205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工业设计问题发现、定义、分析和综合解决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其相关的产品结构设计、系统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服务设计、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产品整合创新设计以及相关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等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的设计或管理骨干。
毕业要求:
1. 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行业发展的社会现状与发展趋势。
2. 基本掌握与工业设计相关的科学技术、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等相关知识。
3.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素养,了解工业设计和现代设计专业相关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 具有与工业设计相关的用户研究与趋势分析能力,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发现、分析、定义的能力。
5.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其相关的产品结构设计、系统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等工作,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较为复杂的工业设计问题。
6.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工业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具备设计分析、概念设定、验证评价等能力。
7. 掌握现代设计表现方法,能够在设计实践中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设计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具有良好的综合设计表现能力。
8. 了解与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具有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
9.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环境中发挥作用,能够理解团队角色,并与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团队成员交流、协作。
10.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1. 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三维造型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产品表现技法、设计洞察与用户研究、设计创新思维、工业设计方法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产品交互与体验设计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工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175,其中课内课程学分165、课程实践学分10。
课内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类 别
|
学分
|
学时或周数
|
学分占比(占课内课程165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必修学分
|
比例
|
选修学分
|
比例
|
通识教育课程
|
36
|
712
|
/
|
26
|
15.76%
|
10
|
6.06%
|
学科基础课程
|
47.5
|
776
|
/
|
41.5
|
25.45%
|
6
|
3.64%
|
专业课程
|
35.5
|
616
|
/
|
13.5
|
8.48%
|
22
|
13.33%
|
自主研学
|
6
|
96
|
/
|
/
|
/
|
6
|
3.64%
|
实践环节
|
40
|
/
|
42
|
28
|
16.97%
|
12
|
7.27%
|
合 计
|
165
|
2200
|
42
|
109
|
66.06%
|
56
|
33.94%
|
培养计划其他说明:(自主研学课程;PBL、CBL课程;企业导师授课课程;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等)
1.每个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1个创业课程学分和2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其中创业课程学分主要通过修读创业类网络课程、MOOC课程等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主要通过参赛、参展、设计(创作)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科研立项、授权专利或著作权等途径获得。
2.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在自主研学模块的跨学科专业课、专业进阶课程、英语进阶课程中研修6--8个学分。
3.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设置重点打造《产品交互与体验设计》等基于问题的课程(PBL)、《设计创新思维》、《工业设计方法学》等基于案例的课程(CBL)和《设计洞察与用户研究》等以研讨为主的课程。
4.《设计创新思维》等为企业导师授课课程。
5.《三维设计软件》、《设计管理》等为双语课程。
6. 本专业设置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两大课程群,学生选课前由系部进行选课指导。
制定人:张文莉 教学院长:张凯 教务处长:赵玉涛 分管校长:梅 强